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本赛季阿尔特塔对马丁内利的使用有一些变化。原先阿尔特塔是喜欢把马丁内利放在左路,利用他突破的速度和冲击力来给球队打开局面。
然而自从埃泽、约克雷斯来到球队以后,马丁内利是有点被当成球队的“游击队长”使用,赋予了更多前插和破门的任务,左路和右路都会踢。
组织方面是交给埃泽他们来处理,中锋策应由约克雷斯负责,马丁内利则会根据球队的形势和球队需要来做出应对。
需要他进攻时,阿尔特塔会把他当成奇兵;需要防守时,也会利用他积极性好的特点,让他多在前场抢一些球。
慢慢地马丁内利的状态也在回暖,没之前那么挣扎了,在新的体系下获得了表现的机会。
从他近一个月来的发挥来看,我认为还是不错的。虽然并不是绝对主力,场场首发,但是在萨卡等人受伤人手不足的前提下,他还是很好做到了即插即用的效果。
展开剩余82%之前他有段时间表现不好,球迷们批他批得很厉害,说“马丁内利一点用也没有,阿森纳应该卖掉他,不应该留他”。
但是客观来说,这样的结论也有点偏激。
马丁内利可是老臣,2019年也就是他18岁的时候就来到枪手,转眼六年过去了,他也算球队里待的比较长的球员之一。
不说有什么功劳吧,也有苦劳。
就凭他积极的态度和踢球风格,阿尔特塔还可以多培养一下他,24岁的年纪正是转型和发展的好时机。
为什么原来马丁内利有段时间,在枪手发挥会不怎么好呢?我认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有。
主观原因方面,是马丁内利的踢球风格与球队的打法有些不兼容。阿森纳的战术有点“右倾主义”,很喜欢萨卡这边来发起,左路这边接应方面存在不足。
不管是赖斯还是厄德高那边,都比较喜欢让球队从右路这边来发起冲击。
阿森纳右边这条路线,踢得会很灵活;有内切、有传中,也有套边,打法上相对很有层次感;而左边这条路,会显得细腻不足,传中、内切的层次感较为局限。
无论特罗萨德还是马丁内利,都倾向于“冲”而非控制,接应方面会很容易被对手针对。
整体配置的右倾主义明显,有点忽视左路的渗透,这让球队的左边路会显得“空间不够”。
恰好马丁内利本身就是一个很需要空间冲刺的球员,得有队友给他拉开空间让他去获得冲击的机会,缺乏体系支持,他会显得骑虎难下。
看阿森纳的比赛,在本赛季约克雷斯、埃泽没到来以前,他们的进攻左右两路还是显得不够均衡,如果能有拜仁罗贝里那样的“左右逢源”,进攻的立体感会更好。
客观原因这边,就要谈谈马丁内利踢球的特点了。
他的优点是积极,防守端很努力,态度很好。比赛时他的冲击力很强,防守回撤很深,常有到边前卫甚至边卫的位置上来参与防守,与队友积极配合来进行拦截;
有时看他踢球嘛,你会觉得他并不像传统的边锋,会有点边前卫的影子,能上能下的状态;
冲击方面也很强,喜欢突,突破起来的对抗给对方防线也能带来压力,有点部分爆破手的角色。
缺点方面,就是细腻程度不够了,节奏感容易脱节。他没有埃泽那种能慢下来,从容控制节奏和跟队友打传切渗透的风格,向前的创造力不够。
这个的话也不怪他,球员风格和踢球习惯的问题,没有人能十全十美,能把所有的事情给做好。
不幸的是,这些年他伤病也不少,年轻时速度爆发力还不错,这几年他的膝盖、脚踝多次受伤,让他赖以为重的风格出现了瓶颈。
用速度摆脱防守人的场面是越来越难。
心态方面,他也比较急,处理球有时候细节不太好。球队落后时他喜欢闷头带,往往是被对手包夹了才想着出球,提前观察队友跑位、传球的时机方面也不行。
这让他一度踢得很挣扎。
球迷们批评马丁内利,或者对他的表现颇有微词,还是有道理的。看球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这个问题,也对马丁内利处理球的球商不足略感困惑。
球商上的局限,伤病方面困扰,导致了马丁内利有段时间状态出现了起伏。
不过谈到这,我对马丁内利会有一个新的想法,就是阿尔特塔可不可以让他进行转型,去踢前锋。这段时间他打进不少球,发现他门前嗅觉和反击中寻觅机会的能力很强,冲击力还不错,射术方面有一定特点。
如果边锋不行,发挥不好,能不能让他内收,然后发挥其冲击的优势?尤其是75分钟之后,阿森纳正需要这种应变的思路。
可以埃泽来组织,约克雷斯回撤拉开空间,马丁内利去踢影锋。当约克雷斯带出防守队员,他在一旁穿插,接应队友的传球来得分。
也就是说,阿森纳现在可以踢442,某些时候可以从433双边锋的套路切换成“一高一快”的锋线组合,马丁内利恰好会是那个破门得分、去冲击的关键点。
这个试验阿尔特塔还没有怎么频繁用,我是觉得后期比赛可以多试一试,在这点上去进行拓展。
考虑到多线作战、萨卡等人也需要休息,遇到伤病会休战,球队多个战术变化的思路也挺好的。这个就避免了球队会陷入“右边路过于集中”的打法困境上,让对手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防住你的攻势。
对于马丁内利,我还是挺喜欢他的,他的踢球风格对阿森纳能带来帮助。
本赛季若想去争夺冠军,马丁内利的存在很重要,他会是球队轮换和战术变化里关键的球员。
发布于:贵州省配资平台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