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坏了?
今年是宝玑诞生250周年,宝玑推出了一款只有一根指针的纪念作品,Classique Souscription 2025腕表,还在宝玑品牌的创始之地——巴黎进行发布,以致敬宝玑先生在制表历史中的伟大贡献。由此以来,堪称今年的“年度话题表”一点也不为过。
我原本以为在250周年如此宏大的年份,宝玑会推出一款大复杂腕表,至少也是枚陀飞轮腕表。但宝玑竟然推出了一款“简单”到只有一根表针的腕表。我开始并没能领会到宝玑为什么这么做,甚至问题放大到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只有一根表针的腕表。难道是为了化繁为简?但一根针带来的问题是更困难的读时,甚至要凑近了盯着看才能大致分辨时间。
于是我搜索了很多资料,却没有看到关于为什么采用单指针的解释,仅仅提到原型表是这样。直到一天我开车路过世纪大道头上那个巨大的日晷雕塑,才猛然想到,原来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就是只有一根针的。所以早期的机械座钟就使用了这种显时方式,把日晷变成了钟面,晷针变成了一根指针。在怀表之前,可携带的蛋形钟也是这样的。那时候的钟表,受擒纵技术的限制,只能看大概时间,因为走时本身就不准。直到16世纪60年代左右,钟摆的等时效应被应用在钟表后,计时精度得到大幅提高,时针和分针才产生了分离的必要。
早期的机械座钟
500年前的纽伦堡蛋
既然时针、分钟分离后明显会提高读时的精度,也更容易读时,为什么时至今日还要推出单表针的腕表?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机械腕表早就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精确时间的工具了,我们佩戴腕表,赋予了它更多其他的价值。而宝玑选择在250周年推出这枚单指针腕表,纪念、致敬,这种面向历史的意义,以及简洁的设计语言,远远比读时要重要的多。
由此以来,也让我就产生了想要盘点一下当下单指针腕表的念头。毕竟在快速运转且内卷的现代社会里,它们躲在角落里不被多数人知道。在盘点之前,我要替现代单指针腕表申明一下,无法非常精确的读时,但不代表它们走时不准,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通过一根指针准确阅读所有时间而已。
宝玑
Classique Souscription 2025腕表
首先当然要说说宝玑这枚250周年纪念款,毕竟它是攥写本文的初心。纪念款忠于原型,即宝玑No.3424“Souscr iption”预定怀表。这枚怀表具有61毫米的尺寸,采用白色素面珐琅表盘,机芯采用中心发条设计(
即发条盒位于机芯中央轮系设计肉眼可见的直接、简单、稳定。通过这枚怀表,宝玑先生也开创了“Souscr iption”预定销售的模式,即先付定金,然后再制作生产,根据巴黎旺多姆广场宝玑博物馆的销售档案记载,这种销售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796年
250周年纪念款的盘面和原型怀表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只是在细节工艺上更加细腻和先进。首先,大明火素面珐琅非平面,而是拱形,这点和原型一致。拱形珐琅烧制难度比平面要高很多,一是受重力作用,上釉很难保证釉料厚度一致;二是弧面对于保证珐琅面的平整性来说难上加难。这么费力的好处就是,拱形的视觉效果更润、更复古,只是必须通过把玩实物来感受。
其次,表径缩小到40毫米后对时间刻度进行了优化从而更加易读。表盘印制12小时“宝玑字”数字时标,可谓优美。时刻之外,每个小时刻度之间用粗线显时4个“刻”时,外侧用细线区分5分钟,也就是说最大的显时精度以5分钟为一单位。
第三,隐藏字特色得已再现。表盘中央至6点钟位置的“Souscription”字样、独立编号及宝玑隐形签名若隐若现,显得很神秘和高级。隐藏字曾在最初的“Souscription”预定怀表上使用,当初最主要的目的是防伪,如今已经变成了历史的韵味。纪念款的隐藏字据说采用了非常古典的雕刻方式,使用钻石刻尖的缩放仪,通过关节式伸缩臂雕刻而成。
采用了”缩小版”的怀表机芯,实际上这需要重新对机芯进行设计,并运用了各种新型技术与材料,并使用喷珠工艺修饰。很多人不理解这种表面处理方式,看图片“扬言”是一种偷工减料的方法,实则不然。它其实比常见的日内瓦饰纹打磨成本要高。宝玑采用此种工艺,也是向传统致敬。机芯还有一处亮点,发条盒进行了非常典雅的花体刻字装饰。另外,这次纪念款并没有使用直耳和钱币纹的经典表壳,倒是更加匹配单指针整体的简洁设计。
江诗丹顿
阁楼工匠系列PHILOSOPHIA腕表
这是江诗丹顿在2016年推出的一枚作品,也是目前见到的唯一一款大复杂功能单指针腕表。既然阁楼工匠系列价格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买得起它的人,确实可以无视分秒了。
这枚江诗丹顿单指针腕表的盘面使用了24小时,相比12小时制设计,在表盘直经大差不差的情况下,留给小时内细分刻度的空间就更小了,所以它干脆统统省略,小时就是最小的刻度。通过这枚腕表的正面,会发现有一个硕大的陀飞轮装置。或许你会觉得它妥妥的就是个“矛盾体”:陀飞轮是为了抵消地心引力对擒纵系统的影响而提高计时精度发明的,而单指针根本不把时间精度放在眼里。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它就不会属于阁楼工匠系列。实际上,这枚腕表还配备了三问功能。如果你需要知道精确到分钟的时间,那就启动报时吧!这么做有意思?我觉得还挺有意思,像是增加了时间的神秘性:你看不清就问它吧。
可惜的是,上面两款单指针腕表的价格不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要知道宝玑250周年款的工价已经将近40万,而江诗丹顿已经到了千万级别。所以有必要盘点几个多数人买到起的单指针腕表。
万宝龙
1858系列的单指针腕表价格:25400元
1858系列的设计灵感来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耐华专为探险或军事用途而设计的腕表,如今看样子非常复古,是我在万宝龙各个腕表系列中最喜欢的一个系列。这枚1858单指针腕表是2020年推出的,为了配合探险精神的内核与单指针设计,表盘饰有北半球地图和24条夜光子午线,采用了24小时刻度显示,醒目的红色指针不仅具有指示时间的作用,它还可以当做方位指示器来使用。表盘外缘罗盘刻度为指示方位之用,如果你处于北半球,将腕表置于水平,将红色指针末端指向太阳,通过罗盘刻度既可识别方向,如果处于南半球则反之。
说到这,我还发现万宝龙1858系列有一款更高级的单指针腕表——没有分针的计时码表。说它高级,不仅仅是因为配备了计时功能,更主要的因为是它使用了品牌著名的美耐华“恶魔之尾”手动计时机芯。这个机芯实在是太美了,不愧为美耐华的当家花旦,古典计时机芯的机械机构之美,搭配打磨到极致的手工之美,每一个喜欢计时码表的人都会想要得到它。
这枚腕表的正面也好看,深蓝色的表盘很深邃,时间只有一根中央指针显时,最小时间刻度是“刻”,但计时功能可以精确到1/5秒。不过它虽然是单指针腕表,但由于计时功能的加入,它的表针可不少:还有一根小秒针,一根中央计时指针,还有一个30分针积分表针。即便多了几根针,但是我觉得它也应该划入单指针腕表,毕竟它同样没法准确的读出“分”。
MEISTER SINGER(梅斯特辛格)
价格:常规款1800欧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
第二款其实是一个品牌,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个被腕表爱好者熟悉、且专门生产单指针腕表的腕表品牌,来自德国。能有如此坚持,实属不易。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曼弗雷德·布拉斯勒(
Manfred Brass ler)对品牌愿景有一段阐述:创建一个可以追溯到制表业起源的手表品牌,并以轻松的方式显示时间。这倒是和我对单指针腕表意义的理解不谋而合。布拉斯勒还表示,单针腕表旨在帮助我们以更加轻松的方式体验时间,并找到我们内心常常缺乏的冷静和力量。重要的不是分秒,而是珍贵那一刻本身。我挺喜欢这段话的。
和多数品牌一样,MISTER SINGER的表款非常多,既有极简的款式,只有指针和刻度,也有带日历、星期历、月相,甚至计时功能的表款,配色和设计风格也多种多样。工价换成人民币大概从一万左右到四五万都有,若遇到折扣活动,几千块即可拥有。
还有一体式的运动表款
无论款式如何变,它们的特点总有一个:单指针。感兴趣的表友可以去它的官网或者国外的经销商网站看看。虽然好像品牌并没有在国内开设专柜,但如果喜欢,总有办法买到它们。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一款盘面印着“No.01”的蓝面极简款,还有一款蓝面单指针单按钮计时码表。前者是品牌关于时间理念最直接的体现,深邃的午夜蓝盘面上,洁白的指针和时标,是它最纯粹的样子。
后者可玩性上更多,毕竟它是计时码表。盘面除了颜色好看,布局也很均衡。机芯也是它的亮点,品牌竟然在EIA 6497-1机芯上增加了水平离合计时模块,还配备了导柱轮。从板路上竟然有点类似欧米茄的Cal.1861机芯,从机芯背面看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模块计时机芯,唯一可惜是尺寸有点大,表径达到了43毫米。
如果觉得只有一根指针盘面会显得单调,Meister Singer还有不少盘面丰富、有颜值不错的款式。比如一款最小10分钟刻度,刻度圈和环形日历圈都是醒目黄色的款式,盘面被黄色分割成4个圈层,盘面的留白并不多,层次感不错。
还有一款大月相腕表,3点、9点之上,除了时间刻度,基本被月相窗口填满,6点位开了日历窗,但与整个盘面的和谐统一。
小众品牌
SLOW WATCHES
价格:200~500美金(约合人民币2000~3000元左右)
如果觉得MISTER SINGER还是贵了点,还有很多小众品牌推出了挺多好玩好看的单指针腕表。我就扒到了两个小品牌,一个是来自德国的SLOW WATCHES的八边形单指针腕表,包豪斯设计风格,盘面甚至都没有印品牌的Logo,简洁但不空洞,据称是德国设计、瑞士制造,售价大约只有200-500美金。
VARIO
单指针腕表
另一个是来自日本的VARIO单指针腕表。除了一根时针,它还有一根像指南针样子的小秒针。小秒针的作用仅能证明腕表还在走,最小单位为15分钟的时间刻度,根本不给它任何发挥作用的余地。盘面设计很有特点,波浪饰纹、偏心小秒针,非常诱人糖果色的配色,只看看样子就有想买的冲动。
康斯坦丁·切金
Genius Temporis单指针腕表
另外,Konstantin Chavkin(康斯坦丁·切金)也有一枚名为Genius Temporis的单指针腕表。熟悉这个品牌的表友都知道它的特立独行,当年的“小丑”表可谓惊呆所有人,它甚至在“谁是最薄腕表”的问题上也要和宝格丽、伯爵、理查米尔等大品牌一争高下。
这块单指针腕表其实并不属于本文所说的“松弛感时间”,尽管看上去它只有一根显时小时的指针,但它有个特殊的功能:盘面不但有时刻,也有分钟刻度;按下2点位的按钮,时针秒变分针,准确的显时分钟;松开按钮,分针又立刻变回时针。神奇而有趣,在松弛与精准之间自由转换,比单纯的单指针腕表更加高级。甚至我认为这比陀飞轮等传统复杂功能要高级得多,这是一种创新、有趣的高级。
不仅功能高级,腕表的整体设计也可圈可点,黄金表壳,盘面银色罗马时刻内侧有60分钟刻度,盘面中心是非常古典的金色凸雕饰纹,犹如一面盾牌;表针贯穿中央表盘,则像极了一根长矛,极具力量感。表盘和表针的搭配有如古罗马圣骑士所使用的矛和盾。
Prim Masaryk价格: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36000元)
这块单指针腕表很有意思,和上面提到的原理都不一样,但是出乎意料的让人觉得有趣。来自捷克的小众品牌Prim Masaryk。看设计是属于包豪斯的设计风格,单指针的末端被延长了且有个圆环,12小时被整体旋转了180度,让单指针的圆环正好能把整点的时标“圈”起来。如果想知道大体的时间,则看指针头端的小时即可。如果要知道再精确一点的时间,则可以看指针末端它指向精确到5分钟的时间刻度。
如下面这张图,指针末端的位置显示的时间大概是1点35分,而指针头端则位于1点到2点、靠近2点的位置(
最小时间刻度单位为5分钟)。
另外,盘面上还印了“TMG”和“1850”字样,据说是为了纪念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
名字的首母和出生年月)。对于喜欢它的表友,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他定价竞然高达5000欧元。好消息是不用纠结,它已经卖完了。
无独有偶,竟然还有一个和它设计风格非常类似的品牌Prokop & Broz,它更进一步,不但把相针末端的圆环做得更大,还给它按上了一个放大镜。
除了上面盘点的品牌,还有一些品牌零星的推出过很有意思的女款单指针腕表。比如爱彼推出过一款千禧系列Philosophique霜金腕表,锤纹盘面,也是单指针腕表。
奇特之处是指针的轴心不是盘面的中心,指针的针尖,始终跟着表壳的形状画出椭圆形的行走轨迹!爱彼在表盘中央增加了一个小圆盘,与小时齿轮联动,再将指针固定在圆盘上,这使指针的中轴随圆盘转动而位移。最小时刻为小时,倒是有一种优雅从容的感觉。
今年在爱彼150周年展览上还看到过这枚1982年推出的Philosophique单指针腕表
再如梵克雅宝推出的Midnight Muit Lumineuse腕表,0到12的半圆时刻还具有逆跳功能,为的就是给表盘右侧的独角兽星座图案留出空间。当按下8点位的按钮,星座上的星星竟然会亮起来。不过它可不是廉价的电子表。能够发光,是因为腕表里安装了能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毋痛置疑,初戴单指针腕表,读时肯定会有点障碍。但我相信一旦习惯了也就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凭直觉就能做到。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需要通过腕表纠结读时的精准性了。回想起来,可能只有在十几年前刚玩表那会儿,特别在意一块腕表日差,甚至会拿着手机去计算。
有人说重要的不是分秒,而是那一刻本身。一旦理解了单指针的历史和精神内核,也就不会再去纠结分秒,让人轻松一点、快乐一点。
*文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表态互动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你觉得单指针腕表
会让你更焦虑还是更悠闲?
点击下图进入精彩文章推荐
配资平台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