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了!“吃里扒外”这词儿太损了!从项伯坑惨项羽到媳妇卷钱养外人,这些例子看得人牙痒痒!
各位老街坊,咱北京人说话就爱用点俗语,比如“吃里扒外”,这词儿一听就明白——吃着这家的饭,却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外人坑自家人,损到家了!这词儿可不是瞎编的,最早出自高阳先生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书里写“有意自贬身价,成了吃里扒外的半吊子”,打这儿起,这词儿就跟长了腿似的,传遍了大江南北。
今儿个咱就好好唠唠“吃里扒外”这事儿,从古代的历史典故到现在的真人真事儿,看看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主儿,到底能作多大妖,也让咱心里透亮透亮,以后遇上这种人,可得多留个心眼!
## 一、先掰扯掰扯“吃里扒外”:跟偷吃粮食还报信的老鼠一个德性!
咱先把这词儿的意思说明白了。按《词语新解》里的说法,“吃里扒外”就是“吃着这家的饭,暗地里却给那家做事”,形象点说,就跟胡同里偷粮食的老鼠似的——一边在主人家粮囤里啃得满嘴油,一边还偷偷给猫通风报信,说“快过来,这儿有好吃的”,您说这不是缺心眼吗?既对不起喂它的主人,也讨不到猫的好,最后多半落个“两边不是人”的下场。
展开剩余86%咱北京人形容这种人,还有个更接地气的说法:“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就拿以前胡同里的学徒来说,掌柜的管吃管住还教手艺,结果这学徒转头就把掌柜的生意窍门告诉对家,还帮着对家抢生意,这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这种人搁以前,轻则被掌柜的赶出门,重则得挨街坊四邻的戳脊梁骨,以后再想在这地界儿混,门儿都没有!
其实“吃里扒外”的核心,就是“不忠诚”——对自己的“东家”、对自己的“圈子”、对自己的“家人”,没有半分真心,眼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总想着从外人那儿捞点好处,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的路给走死了。接下来咱就说说历史上最出名的“吃里扒外”的主儿——项伯,他可是把亲侄子项羽坑得连家都没了!
## 二、历史上的“坑侄天花板”:项伯帮刘邦坑项羽,鸿门宴上卖机密,最后把项羽坑到自刎!
提到“吃里扒外”,就绕不开项伯这人。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亲叔父,按说该跟项羽一条心,结果他倒好,胳膊肘直接拐到刘邦那儿,硬生生把项羽的大好江山给搅黄了,说他是“坑侄天花板”,一点都不冤!
先说说项伯早年的事儿。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浪荡公子哥,整天在外面惹是生非,跟胡同里的“街溜子”似的,没个正形。有一回跟人斗殴,失手把人给打死了,官府到处通缉他,他走投无路,幸亏遇到了张良,张良把他藏了起来,才让他躲过一劫。您可别忘了,张良是谁?那是刘邦手下最得力的谋士,相当于刘邦的“大脑”,项伯这可是“受了刘邦人的恩”,按说该记着人情,但也不能忘了自己是项羽的叔父啊!
真正让项伯“名声大噪”的,是鸿门宴这事儿。当时刘邦抢先一步攻入咸阳,项羽气得火冒三丈,心想“我辛辛苦苦打天下,你倒好,捡现成的”,当即就决定出兵打刘邦,要把刘邦一锅端了。这时候,项伯的“吃里扒外”劲儿就上来了——他半夜偷偷溜出军营,跑到刘邦的地盘找张良,把项羽要出兵的军事机密全给泄露了,还说“你赶紧跟我走,不然明天就得死”。
张良多精明啊,立马把这事儿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拉着项伯的手“套近乎”,又是敬酒又是说好话,还当场拍板,要跟项伯结为亲家,说“以后咱就是一家人,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项伯被刘邦这顿“糖衣炮弹”一轰,彻底晕了头,当场答应帮刘邦在项羽面前说好话。
到了鸿门宴上,项羽本来想找机会杀刘邦,结果项伯在旁边一个劲地帮刘邦说好话,还故意挡在刘邦前面,不让项庄(项羽的手下)刺杀刘邦。最后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偷偷溜了,项羽的“杀刘大计”彻底泡汤。您说项伯这事儿办的,哪像个叔父?简直就是刘邦安插在项羽身边的“卧底”!
后来的事儿咱都知道了,刘邦养精蓄锐,最后跟项羽决战,项羽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落了个“霸王别姬”的悲剧。而项伯呢?他倒是投靠了刘邦,还被刘邦封了侯,可他这“吃里扒外”的名声,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千百年过去了,一提他,没人不说他“坑侄”“不仗义”。咱北京人常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项伯这读书人,可真是把“负心”俩字演绎到了极致!
## 三、现实中的“吃里扒外”更寒心:陕西小伙在外打工寄10万,媳妇把钱给50岁光棍,还怪丈夫不回家!
历史上的“吃里扒外”让人恨得牙痒痒,现实中的“吃里扒外”更让人寒心,尤其是发生在夫妻之间的,那真是“刀子扎在心上”,疼得厉害。今儿个咱就说说陕西小伙付某的事儿,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不少网友都骂“这媳妇太不是东西了”!
付某是个典型的陕西汉子,实诚、能干,28岁那年在广东打工,认识了湖南姑娘吴某,俩人一眼就对上了眼,处了一年对象就结婚了。您知道陕西人爱吃面食,顿顿离不开面条、馒头,可吴某是湖南人,爱吃米饭,为了迁就媳妇,付某硬是把吃了二十多年的面食习惯给改了,顿顿陪着媳妇吃米饭,就为了让媳妇高兴。这份心意,搁谁看了都得说“这丈夫没挑了”!
结婚后,为了多挣点钱,让媳妇过得好点,付某继续留在广东打工,把吴某送回了陕西老家。他在外面省吃俭用,住最便宜的工棚,吃最简单的盒饭,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每个月发了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剩下的全寄给吴某,两年下来,一共寄回了十多万。您可别忘了,这十多万是付某用汗水换来的,是他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挣来的,他本以为这些钱能让家里过得好点,能让媳妇安心等他回家,结果呢?
有一天,付某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姐姐在电话里急得直哭,说“弟啊,你快回来吧,你媳妇吴某跟村里的光棍孙某走得特别近,村里人都在说闲话,我问她家里的存款,她说全给孙某了!”付某一听,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没站稳,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辛辛苦苦养着的媳妇,竟然把他的血汗钱给了别的男人!
付某连夜赶回了家,一进门就质问吴某“钱呢?我寄回来的十多万呢?”吴某倒好,一点悔意都没有,反而理直气壮地说“钱给孙某了怎么了?他比你关心我,你常年在外打工,我一个人在家多孤单?你管过我吗?”这话听得付某心都凉了,他没想到自己的付出,在媳妇眼里竟然一文不值,反而成了媳妇“吃里扒外”的借口。
最后,付某心灰意冷,跟吴某离了婚。这事儿传到网上后,网友们都炸了锅——有网友说“这媳妇就是个白眼狼,丈夫在外拼命,她在家养野男人,这种婚姻早该离!”还有网友说“忠诚是婚姻的底线,一旦‘吃里扒外’,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付某做得对,及时止损总比一直被坑好!”
咱北京人常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可吴某倒好,不仅不同心,还胳膊肘往外拐,把丈夫的血汗钱给外人,这种“吃里扒外”的媳妇,谁遇上谁倒霉。其实婚姻就像合伙过日子,俩人都得往一块儿使劲,要是有一方开始“吃里扒外”,那这日子就跟漏了的船似的,早晚得沉!
## 四、为啥“吃里扒外”的人没好下场?要么坑了别人,要么毁了自己,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唠完了历史典故和现实真事儿,咱得琢磨琢磨,为啥“吃里扒外”的人最后都没好下场?其实道理很简单,这种人有个通病——“短视”“自私”,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却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忘了谁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最后往往是“坑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就说项伯吧,他帮刘邦坑项羽,以为能靠刘邦捞个一官半职,可刘邦心里真瞧得起他吗?未必!刘邦封他为侯,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大度”,堵住天下人的嘴,实际上,项伯在刘邦手下根本没什么实权,一辈子都活在“坑侄”的骂名里,他的子孙后代也因为他的名声,在汉朝抬不起头。这就是“吃里扒外”的下场——看似捞了好处,实则毁了自己的名声和后代的前程,得不偿失!
再说说吴某,她把付某的血汗钱给孙某,以为孙某能给她依靠,可孙某是个50岁的光棍,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真心对她?最后吴某不仅没得到幸福,还落了个“离婚”的下场,成了村里人的笑柄,以后再想找个真心对她的人,难了!这就是“吃里扒外”的另一个下场——被外人利用,最后自己成了“弃子”,竹篮打水一场空!
咱北京胡同里有个老规矩:“做人得有良心,得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坏”。“吃里扒外”的人,就是丢了良心,忘了本分,他们总以为能靠外人占便宜,却不知道,外人之所以愿意跟他们打交道,不过是想利用他们,等榨干了他们的价值,就会一脚把他们踢开。就像胡同里的流浪猫,你喂它的时候它跟你亲近,等你没吃的了,它转头就去跟别人要吃的,根本不会记得你曾经喂过它。
## 五、唠句心里话:做人别学“吃里扒外”,忠诚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各位老街坊,今儿个唠“吃里扒外”这事儿,不是为了骂谁,而是为了让咱都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得有底线,得讲忠诚,不管是对家人、对朋友,还是对工作、对单位,都不能“吃里扒外”,不然最后坑的是别人,毁的是自己。
对家人,要忠诚——夫妻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扶持,不能像吴某那样,拿着丈夫的血汗钱养外人;子女要孝顺父母,不能帮着外人坑自己的爹妈,不然就是“大逆不道”。
对朋友,要忠诚——朋友之间讲究“仗义”,别人真心待你,你就得真心待别人,不能像项伯那样,帮着外人坑自己的亲戚朋友,不然以后没人敢跟你交朋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
对工作,要忠诚——在单位上班,就得好好干活,不能拿着老板的工资,却帮着竞争对手搞破坏,不然不仅会丢了工作,还会被行业封杀,以后再想找工作就难了。
咱北京人常说“抬头不见低头见”,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吃里扒外”的人,就是把路走死了,把人得罪光了,最后只能自己孤零零地过日子,没人帮,没人疼,那多可怜啊!
所以啊,咱不管在哪儿,不管跟谁打交道,都得记住:别学“吃里扒外”,忠诚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真心对别人,别人才会真心对你;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活得踏实,活得坦荡!
各位老街坊,你们身边有没有“吃里扒外”的人?你们是怎么对付这种人的?评论区跟咱唠唠,咱接着掰扯这事儿,也让更多人明白,“吃里扒外”没好下场,做人还是得讲良心!
发布于:江西省配资平台最新消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